驿站服务“不打烊”
细心的市民发现,在陕西省汉中市的大街小巷,爱心驿站越来越多,成为户外劳动者休息、调整的“港湾”,充满了家的温暖。
在汉中市火车站附近的爱心驿站里,“小空间”提供了“大便利”。干净整洁的房间里精心配备着各种设施,如电视机、饮水机、微波炉、报刊栏、空调等。驿站里还设置了充电设备、免费Wi-Fi等,满足户外劳动者通信及信息获取的需求。阅读角放置了各类书籍和报刊,丰富户外劳动者的文化生活。
“我们这个站点地理位置比较特殊,在火车站附近,是人流量比较大的一个站点。因此,为更好地服务群众,我们将这里打造成24小时服务站点。”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该站点于去年8月进行了改造升级,运用数字化手段,安装人脸识别系统,户外劳动者可随时刷脸进入,体验24小时如家般的不打烊服务,既能保证安全,又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。经初步统计,日均30余人(次)来此休息。“渴了能喝水、热了能乘凉、冷了能取暖、累了能休息、伤了能急救”,一个个“小站点”,成了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,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点赞。
近年来,快递员、外卖配送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数量越来越大,为市民带来生活便利,守护了“人间烟火”。“守护和关爱,需要双向奔赴。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配送员,购物节到来时连轴转的快递员,深夜还在忙碌的网约车司机……这些奋斗路上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爱,用心用情为他们排忧解难。”相关负责人说。
入冬后,天气降温幅度明显,凛冽的风吹在脸上冷飕飕的。环卫工人王大姐从凌晨5时上路,7时30分左右完成早晨的清扫工作,来到汉台区南一环路附近的一家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。用手机扫码进入室内后,她拿起水壶烧热水,吃完早餐后继续忙碌。“有了这个驿站,对于我们这些户外劳动者来说,真是太方便了。冬暖夏凉不说,有时候忘记带雨具了,就在这里避雨歇脚,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温暖。”王大姐说。
说话间,一位外卖配送员走进了爱心驿站。他将手机充上电后,又拿起医药箱里的棉签、碘伏、创可贴,处理了一下不小心刮伤的手指。“我每天跑单八个小时左右,手机耗电特别快,接单的间隙,手机小程序搜索一下哪里有爱心驿站,就来驿站喝口水,给手机充电,真的很方便。”休息片刻后,他又投入了工作。
为提升城市温度、彰显担当作为,汉中市相关部门坚持“工会主导、部门联合、职工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管理模式,通过结对共建、共驻共建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,在全市九县两区主次干道设置288座户外劳动者“爱心驿站”,基本实现“15分钟服务圈”,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驻足休息、纳凉避暑、饮水用餐等服务。目前,均已投入使用。
近年来,汉中市探索“驿站+”多元赋能的模式,在驿站常规服务功能基础上,推动争议简易调解、劳动法律监督、法律宣传援助及文体休闲活动等服务向驿站延伸,利用数字化手段,打造24小时智慧驿站,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停车、充电等功能,推动更多驿站服务出圈。目前有9个驿站成为全国爱心驿站,在服务质量和设施配备方面获得了市民的认可。
摘自:《中国建设报》秦瀚